異議聲音dizzidenza 2006
帶同自己的發聲、演展、播放器具,於六月三日晚上八時九分匯聚尖沙咀文化中心外「翱翔的法國人(自由戰士)」雕塑前的空地,共構一個自主發聲、自由起動的文化廣場。
如有任何疑問,請電郵至dizzidenza@mail.com
或瀏覽http://dizzidenza.blogspot.com/
丸仔的文化藝術資訊站 copyleft(CC)2005-20XX


去年跟楊秉基談在「好戲量」開行為藝術課,現終於展開,來的主要是一班較年輕的演員。未有真正看過行為藝術,卻又對行為藝術帶著憧憬。誰不是在胡里胡塗中摸出自己的路向? 當年自己為求一醉開啟個人的表演方式,高小蘭也是在處女作胡作非為一番之後提煉出好作品的。「好戲量」是一個劇團,我把工作坊名為「非演戲的表演」,限定為「具表演性」的「有限時間」的「個人」創作,以讓學員首先易於掌握和聚焦。我以「表演」來定性「行為藝術」,有些行為藝術家未必苟同。但我要求這群本身接觸戲劇的學員「不要演戲」,在未看任何示範和錄像前便先進行練習。當中也有頗具「慧根」者。一個學員在一張椅上不斷做動作和跌倒、一個學員把散開的廁紙專心一致地捲回廁紙筒上、一個學員把衣夾一個個夾滿口上然後發出聲音。大部份學員均未被「戲劇」綑綁。有經驗的「演員」總是比較困難去除自己的「戲味」,這也許正是台灣王墨林曾辦工作坊指明不收專業舞台人的原因,同時看過某台灣著名劇場人的行為藝術處女作便深明也有道理。但現於台灣發展的「香港演員台灣舞者」王世鈞則有十分有見地的見解:他以自己為例,他自己是劇場出身,他的行為藝術自然就會流露他的劇場底子,如他要刻意做一個完全不反映他「過去」的作品,那就不是真正的他了,有違「行為藝術」的基本精神。是甚麼人就會有甚麼樣的行為藝術!關鍵在於知道自己甚麼時候是在「演戲」,甚麼時候只是「呈現」自己。話到最後,「行為藝術」就是以最「忠於自己」的「任何方式」去做「作品」。
港青 公眾藝術裝置及展覽製作(工作坊EAY20201)
召募 (參與創作/籌劃小組)
資格: 如你妳細閱以下有興趣及時間的
及尚是14-26歲的青年人,就可以報名了!
報名截止日期(及邀交工作坊費用$200): NOW - 1/6/06
(報名請到港青地面會員服務部告知課程名稱及編號交$填表)
名額有限,欲報從速!
公眾藝術不止於公共的大型雕塑作品。藝術作品與公眾的對話空間不限媒體、不限地點、不限表現形式;只要你個人有少少的點子及創作的花火,又不滿足於弧芳自賞及特定的創作模式(又不怕無聊),我們邀請你加入這個計劃與我們一起從籌劃展覽、參與工作坊、創作、製作作品至展覽/演出(甚或係街頭上),從頭到尾身體力行經歷這次公眾藝術的創作及誕生過程。
參與帶領藝術工作者 : 丸仔 + 劉智聰 + Rebeka Tam
客席參與藝術工作者 : 白雙全+程展緯 +何遠良
整個過程包括:
第一階段:籌劃/Brainstorm整個公眾藝術裝置及展覽的意念
(第一次集會:6月24日SAT,暫定4-6pm)
第二階段:孕育及發展創作意念 (期間包括6節工作坊及short presentation)
(時間:7﹣8月,6﹣8meetings) 可選擇在星期二晚上7-9pm/星期六下午4-6pm
(6 節工作坊包括﹣just a suggestion….
1﹣2節: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(movement workshop)
3﹣4節:Environmental art (sculptures & other visual medium)
5﹣6節:Creative use of digital media
*7th﹣8th meetings: short presentation & discussion
第三階段:進行製作及試驗、製作會議
(時間:9月,5﹣6meetings)
最後階段:公眾藝術裝置及展覽 (展覽於:上海街視藝空間15/10-4/11、happenings on streets/ public spaces、 SOFA網站)
查詢:Sandy Chan 22687714 / 73025633 / sandychan@ymcahk.org.hk